大腸憩室炎有什麼症狀?該如何預防與治療?

Posted on 6月 4, 2020 / 7269

大腸憩室炎有什麼症狀?該如何預防與治療

 

現代生活飲食越來越西化,大腸憩室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。憩室就是消化道內壁形成袋狀的突起。憩室形成與老化、腸道壓力大、飲食中高油、缺乏纖維質及有便秘習慣有關。

 

48歲的吳先生近幾個月常常覺得腹部悶悶不舒服、小便解不乾淨及頻尿,以為是泌尿道感染,就吃了以前剩下抗生素,吃了幾天藥之後,症狀並未改善,並開始腹痛及發燒,就到我們醫院就診。一經檢才發現他的乙狀結腸靠近膀胱處,有嚴重的大腸憩室炎合併化膿,其頻尿原來是嚴重發炎刺激膀胱導致,給了他抗生素治療,病情才獲得改善。

 

現況:多數人不清楚自己有否憩室症

 

 有接受過大腸鏡檢查的人,可能有聽過醫師告訴您,您有「憩室症」。幾乎大部份的人不會注意到自己有憩室症,所謂的憩室是指消化道上,如:食道壁、胃壁或腸壁上形成的袋狀突起,整個消化道都可能發生,其中以大腸最常見。

 

 大腸壁最容易發生憩室

 

好發器官:大腸壁最容易發生憩室

 

 大腸憩室的產生是因為大腸壁變厚,腸壁肌肉層退化,導致大腸內的壓力增加。這種增加的壓力便可能讓腸內壁推擠出一個一個突出的囊袋。

 

憩室的產生被認為是因為大腸的管內壓升高、腸壁肌肉層弱化,使得腸黏膜被擠到腸壁肌肉層外(特別在血管進入腸壁的點),而產生袋狀的突起。整個消化道都可能發生,其中以大腸最常見。常發生在中老年人,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,攝取較少的纖維質和長期便秘者其發生的機會也較高。

 

大部分有憩室病(diverticulosis)的人不會不舒服、或僅表現輕微的症狀稍微腹部抽痛、腹脹和便秘。

 

憩室炎指憩室伴有發炎或感染,約1025%的大腸憩室病會發生憩室炎,可能是因為大腸內壓力增加或硬的糞便卡住在憩室內,導致憩室的血流供應減少進而發生憩室炎。憩室炎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最常發現發生在大腸。在西方國家大部分的憩室炎發生在乙狀結腸,而在亞洲國家,右側結腸憩室炎的盛行率高,約與左側的結腸憩室炎比例相當,而很少發生在橫結腸(5%)。

 

年紀越大 機率越高

 

發生率:隨年齡增加而上升 
大腸憩室症通常和年紀有關,年紀愈大,腸道受到的壓力愈多,出現大腸憩室症的機率也愈高。根據統計,40歲以前發生率小於5%60歲占30%,30 – 50歲發生右側結腸憩室炎的機率較高而當年齡到達85歲時,發生率則大於65%, 且較常發生在乙狀結腸。男女性別間差異不大。

 

 

源頭:便祕、高油、低纖維飲食

 


長期便祕者、喜愛高油脂或攝取較少的纖維質者,發生率較高。
纖維量低,缺乏纖維軟化造成排便困難,大腸壁變厚,大腸內壓力增加,所以容易產生大腸憩室症。

 85%憩室症無症狀


憩室症的症狀: 

 

幾乎大多數的人不會注意到自己有憩室症,因為大部分有憩室症的人(85%)是無症狀的,或僅表現出輕微的症狀,如:輕微腹部抽痛、腹脹和便秘。只有少數患有大腸憩室症的患者會有症狀,可能有下腹痛、腹瀉、排便習慣改變和血便;不容易和其他大腸疾病區別。

 

025%的大腸憩室症會發生憩室炎

 


發生憩室炎的機率: 
1025%的大腸憩室症會發生憩室炎:若因為大腸內壓力增加或糞便卡在憩室內,導致憩室的血流供應減少引起發炎,就是大腸憩室炎。

 

 

發炎主要症狀:腹痛及發燒

 


憩室炎主要症狀 

 

大腸憩室炎的主要症狀有腹痛及發燒,腹痛的位置依據腸道發炎的位置而有所改變,有些同時合併有噁心、嘔吐、甚至有便血之情況。

 

  • 腹痛:左下腹(乙狀結腸憩室炎);或右側腹部(右側結腸憩室炎)

  • 發燒、畏寒,

  • 噁心、嘔吐,

  • 腹脹

  • 食慾降低

  • 便秘或腹瀉、等。

右側結腸憩室炎的症狀表現常與急性闌尾炎相似,需特別注意。

 

 

憩室炎的併發症:

 

  • 出血:佔下消化出血原因的3050%,大部分的憩室出血發生在右側的大腸,病人可能會解血便,約78成出血的情形可能自己停止,但也可以造成很嚴重的出血性休克。醫師常常用大腸鏡來找出血點和進行止血,有時需要動脈攝影術或手術治療才能止血。

 

  • 膿瘍、穿孔和腹膜炎:憩室炎引起的感染常常用幾天的抗生素治療大多會好。但如果感染加劇,膿瘍可能會在大腸壁形成,一些小膿瘍經抗生素治療就會好,然而有些需要經皮導管引流或手術治療。若感染的憩室炎併發廣泛性腹膜炎或穿孔,會有致命的危險,病人需要緊急手術治療。

 

  • 瘻管:瘻管為兩個器官或大腸與皮膚間的不正常連結。當憩室炎相關的感染擴散到大腸外面,大腸可能會黏到鄰近的組織(如:膀胱、小腸和皮膚),相黏的組織進一步被破壞而與大腸連通變成瘻管。大腸膀胱瘻管為最常見的類型,它可以導致嚴重、長期的泌尿道感染,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切除瘻管和部分的大腸。

 

  • 腸阻塞:因反覆感染導致的疤痕有時會導致腸道狹窄或阻塞。

 



 

預防:高纖維、多喝水、少便秘 


1.多吃高纖維飲食:新鮮蔬菜水果與完整穀物,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並減少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,降低大腸產生憩室的機會。


2.每天喝足至少八杯的水:多攝取水份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容易排出。


3.養成定時排便習慣:若有便秘的習慣,大腸中的糞便容易變硬、乾燥,增加大腸壓力,容易形成憩室。

 

Features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, why not be the first?
Leave a review
服务质量: 服务热情: 服务环境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