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腸胃問題M型化」現象,即基層上班族腸胃不適煩惱多,而主管職大腸瘜肉比例偏高。大約90.8%上班族表示腸胃不順暢,更進一步發現便秘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問題,顯見因工作導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不佳,使腸胃增加負擔的情況。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且瘜肉問題日益明顯,為生活打拼的上班族,調整生活作息更不易。「腸胃3好習慣」:多蔬果、補好菌、少油膩,降低M型化腸胃問題,別讓健康蒙上陰影。
癌症中心近期針對25-59歲上班族調查,除發現五大腸瘜好發職業外,亦見腸胃問題M型化趨勢。在2,550位受訪上班族中,職等為主管者發現瘜肉率高達12.85%,職員則為3.97%,差異逾3倍。而反映腸胃不順暢問題者中,職員反映此問題者高達91.6%,其中便祕問題差異最為明顯,有44.8%表示有便秘問題,高於主管職者的34%。
下面是一般上班族常見的腸胃問題
消化性潰瘍
情續不穩定,壓力引起胃酸增加而助長潰瘍發生。
身體一旦受到壓力, 在大腦控制下的腦垂體就會接到發生緊急事態的信息, 命令腎上腺分泌激素, 腎上腺立即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使身體進入防備狀態。大量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,使胃酸分泌增加,造成黏膜糜爛和潰瘍。另外,壓力大還可導致神經内分泌失調、内患境紊亂、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增多,從而引起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出血疾病。但是人體活動以及醫療手段中没有直接能够對抗壓力的手段,没有速戰速决的力量,無法一下子消除壓力。人一旦有了壓力就會出现食欲减退、腸胃消化功能下降的現象就是這個原因。
精神緊張與壓力大容易造成交感神經失調,引起胃酸分泌過多,不僅如此,生活作息不正常、三餐不規律、喜歡喝濃茶或咖啡、吃飯速度太快等,也都會造成類似情況,若不良生活型態沒有改變,胃酸就可能流到食道,灼傷許多部位,還有機會流入氣管。要改善胃食道逆流,一定要調整生活作息,減少生活壓力,固定時間休息,回復交感神經正常功能,正常飲食習慣食物保持清淡,過油、過鹹、過辣都應該避免
腸道急躁症
因腸胃道功能失調(蠕動異常)所引起的。
一般要是談到腸躁症,會讓人聯想到壓力過大,而壓力型腸躁症的確與壓力有關。當患者感受到強大的壓力,腸道會在壓力降臨的那一刻開始產生激烈的蠕動,進而引發劇烈腹痛及腹瀉。因為這種類型是壓力導致腸道產生異常蠕動的症狀,所以可稱它為「腸道運動異常型腸躁症」,或是簡稱「壓力型腸躁症」。面對壓力時,會不會容易引發後續反應,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體質,也就是說在壓力等級相同的情況下,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,這與壓力的強弱無關,而是跟身體的反應有關,總而言之就是體質問題。
至於腸躁的成因,由於臨床上,病患 大多主訴身心壓力大、生活不正常,因 此推論腸躁症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腸胃功 能不良(或是兩者相加)所引起的。 也有些人,只要出門遊山玩水,或離 開自己熟悉的地方,就很容易便秘;但 也有些人正好相反,平常工作壓力大, 忙碌久坐又很少喝水,常常排便不順, 但只要出門旅遊或是放假休息,就能立 刻回復正常,症狀呈現的差異性很大。 腸躁症有 可能是暫時性的,也可能是長期性的, 無論如何,生活步調愈緊張的國家或城 市,腸躁症患者的比例就愈高,以美國 為例,就有30%以上的民眾是腸躁症患 者,比例高得嚇人,而且大部分女性的 腸躁症狀,多偏向便秘。
腸躁症的臨 床比例為10%∼20%,病患中,女性又 比男性的人數多,比例約為2比1。 至於好發的族群,好發高峰 期落在20∼30歲的年輕族群,50、60 歲退休人士較少。許多年輕時常為此 症苦惱的人,到了50、60歲往往不藥而 癒。
便秘
工作作習不定,習慣吃速食,少吃纖維類食物都可能是便秘誘因。
便秘定義是3天以上未排便、需出力才能排便或糞便較乾硬。便秘情況因人而異,上班族工作壓力大、生活步調亂,學生因壓力導致生活緊張和情緒起伏大,影響大腦下視丘的荷爾蒙分泌,引發自律神經失調,抑制排便反射動作,破壞腸胃規律運作,因此產生短暫功能性便秘。